close

碧翠絲.波特小姐(Beatrix Potter1866 – 1943)是我十分敬愛的一位英國女性。她在成名之後以自己累積的稿費,買下一片又一片位於湖區的青翠山坡地,然後維持不開發的原貌。她完全無視於地產開發商的利誘,甚至她還親自參加土地的拍賣會,以高價搶標,氣得開發商破口大罵。她就是要想辦法留住這些青山綠水,甚至連多蓋一幢別墅的想法都沒有。

她就是知名童書「彼得兔」的作者波特小姐,同名的自傳電影在2006年年底在全球上映,由金獎女星芮妮齊薇格 (Renee Zelwegger) 擔綱演出,十分稱職。波特小姐在心愛的人猝逝之後,一度找不到人生的重心。可是看過彼得兔童書的讀者會發現,她筆下的兔愛鑽菜園、到處啃紅蘿蔔,卻也反映她對大地的熱愛。波特小姐後來在保護鄉野資源上,找到了人生的重心,於是決定將童書稿費所得用於「買下」環境,然後委託專人經營,不求謀利,但求花常開、樹長在、水長流。

波特小姐後來還是結婚了,夫婿與她志同道合。晚年她與當時剛成立的「英國國民信託組織」(The National Trust)合作,將所有的湖區資產全部捐出。如此一來,土地在實質上屬於英國每一位國民,但是所有權與管理權全在「英國國民信託組織」的身上,政府與土地開發商都無法涉足。後來英國政府正式將這片於曼徹斯特的湖區土地,成立了一個「湖區國家公園」。1946年波特小姐身故第三年,正好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,這片廣達四千畝的美麗土地正式對外開放。

波特小姐的腦筋很清楚,土地是要被珍惜與呵護的,只要保護得好,世代就會有千千萬萬的人可以享受它的美好。甚至到了今日,它更成為全球許多背包客的心靈故鄉。可是這些土地如果掉進了開發商的掌握,就會被撕碎成許多單位,在開發後被高價售出,成為了少數特定人的私有財產。格局何者為高,意義何者為大,應該很好分辨。

我常常在經過台北市仁愛路或是敦化南路時,看到建商的廣告看板上寫著「尊貴六席,等您入主」,或是「最後四席,稀世典藏」,其實看了很難過。人的居住空間被當成收藏品在買賣,已是諷刺;一旦成交後,更是空寂孤獨的開始。為什麼呢?一個地區只要被豪宅進駐,它就注定不會再有人氣;不管它們有多麼富麗堂皇,你通常就不會被允許靠近,因為保全與警衛的撲克面孔,會讓外人都不想靠近。因為對這些擁有者來說,你們這些路人與我是不同的財富數字階級,哪有資格隨意進入。加上很多人只是買下這些單位,卻不住在裡面。你說,這些豪宅會有笑聲圍繞?你看得到花園內有天倫之樂嗎?

判斷一個地段有沒有生機,豪宅是重要的反指標。豪宅文化,就是創造階級差距、製造疏離的文化。這不是我的酸葡萄,而是請你移動腳步,靠近毫宅的高牆,嗅聞其中的肅穆,將明白我所言不假。這些虛浮於真實土地上的持分,牽動太多人的貪婪心弦,讓人們的眼神中只有價格與數字,沒有香花、果樹與地泉。人們的生命之水脫離大地,逐漸乾涸;城市也因為豪宅林立而慢慢死去。更傷感的是這樣的社會,永遠看不到波特小姐的身影。

arrow
arrow

    大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