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西元1709年,康熙四十八年,55歲的大皇帝帶著驕傲與滿足的心情,大力嘉獎了天津總兵藍理。帝國已經十年沒有軍事行動,康熙對藍理獎勵,是因為大皇帝重視的長城水田種稻方案,歷經五年的努力,藍理終於交出了成績單。

 

故事要從康熙二十一年說起,這一年帝國將台灣與澎湖納入版圖,剩下的喀爾丹外患雖然實力強勁,但是並無進犯中原之心,康熙開始考慮如何增加糧食供應。皇帝從戶部得到的資料,全國人丁數目已達到二千二百萬,丁口只算男性,故以男女約11來計算,全國的人口總數已達四千四百千萬之眾。此一數字已明顯超越了明朝末年尚未戰亂時的四千萬人。如果國家能夠長期保持富強,人口數目突破五千萬應是指日可待。

 

康熙進行了一個很有趣的農業改良計劃,他在紫禁城的中南海皇家園林,開闢了好幾畝的田地,種瓜也種稻。國君指揮一群人進行農事,御座就在田旁的涼亭中。康熙的勤於政事,不僅是在龍椅上發號施令而已,他更親自主導實驗計劃,足令當今許多只做作秀的政治人物汗顏。六月底的時候,康熙發現有一株稻竟然提早三個月成熟了,這是異株的雄蕊與雌蕊雜交出來的優秀品種,他把這株稻的種子留下來,隔年再種,又是六月成熟。康熙心裡有譜了,這株早熟稻可抗寒、可以提早播種,正是他的期待。

 

實驗田的成功,並不代表大規模生產可以成功,康熙不能讓自己的滿腔熱血成為天下笑柄,為求謹慎,不斷擴大早熟稻在宮中試種的面積,一樣成功。事已至此,要嘛當作一件好玩的事,要不就放手來作!

 

康熙四十三年,天津總兵藍理呈請皇上同意他在長城邊線廣種早熟稻,康熙於是決定透過藍理來實現夢想。藍理從福建找來了兩百多位農民當「種子教官」,再招募許多江南的無業民眾,就在150公頃的土地上闢起了水田。但是過沒多久,藍理的回報並不理想,因為三分之二的田不是地勢太高就是太低,沒有灌溉溝渠及汲水裝置是不行的。康熙立刻親自上陣,指揮工匠開溝渠、製水車。皇帝如此認真,看來藍理的請命,是透過高層的授意。所以歷經五年後的終於全面豐收,最開心的當然是康熙!

 

中國大地上首次把水稻種到長城以外,正是康熙的一番心血。什麼是雄才大略?什麼是安邦定國?早熟稻的普及,提供我們認識康熙的一個嶄新角度。

arrow
arrow

    大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