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東西不好吃,店面裝潢也很簡陋的餐廳,一般消費者是不可能再回頭的。這幾年看著身邊的朋友一直苦於減肥的問題,讓我想起1996年在北京一間老餐廳的用餐經驗。

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這是一間你很難吃飽的食堂。走進磚砌的小門進去了,就是一個破舊的四合院,中間錯落著四、五張老木桌。我點的第一道開胃菜是鹹鴨蛋,第二道是「小蔥蘸大醬」,就是將蔥桿中後段的白身去沾簡單的醬油,實在不怎麼能吃,又辛又嗆。第三道上了綠豆稀飯,水多米粒少。第四道主食上的是玉米窩窩頭,比起現在一般饅頭的大小,大概要五個才能抵得上一個大饅頭。記憶中的肉食部份,似乎是幾片的瘦豬肉。餐廳自己名為「憶苦思甜」,大家心裡應該有數了,這兒是「文革食堂」,原菜原景重現當年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時,大家平常所吃的。

 

當然,現在所提供的小蔥不會沾上豬糞,稀飯內不會混雜著泥沙,窩窩頭也不會吃到小碎石或樹皮;文革時的悲情與粗糙,換成今日的菜單,總是要弄得乾淨與衛生,否則現代人可能連一口都吃不下了。

 

我吃著瘦豬肉時,心想為何沒有肥肉時,愕然覺得自己實在太外行了,當年大家根本就沒什麼機會吃到肉。我讀過好幾本文革回憶錄,那時的養豬由於飼料不足,個個身型羸弱,根本就沒什麼肥肉部位。大家在人民公社都要與生產大隊的隊長搞好關係,以便後者在晚上偷殺豬時,自己還可以分到幾片連皮肉。

 

我對小蔥蘸大醬的記憶猶深,因為友人都說這是文革第一名菜,但是辛嗆的口感必須速飲綠豆稀飯,然後再狠狠咬上幾口窩窩頭,口感才能從燥辣中平復下來。可以想見當年在主食無味的情形下,必須藉著小蔥蘸大醬來刺激食慾,真是苦啊!對很多人來說,不堪回首。

 

我陪伴過兩批臺灣友人到文革食堂去用餐,普遍的反應是「吃兩口體驗一下就夠了」。中國大陸在文革的時代,臺灣正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開始,我們無法體會那十年的中國人過得有多麼辛苦,那不是我們歷史記憶的一部份。於是當我們去吃文革菜飯時,是好奇超過了悲憫。只是當初北京友人戲言:「那年代哪來的胖子?」卻讓我在深思整個社會的肥胖問題時,觸動自己去回憶當年的菜單內容。

 

我還沒有提到那顆鹹鴨蛋。為什麼第一道是它呢?這十五年來,我始終覺得它只是配著稀飯吃的角色,或是讓胃裡塞滿小蔥時,可以舒服一點。但是最近我讀到一種進食哲學,它鼓勵每餐都要有蛋白質,而且第一道就是攝取蛋白質,先去啟動消化酵素,接下來就是蔬菜、主食與水果,這樣吃就不會胖。如果只吃蔬果,不攝取蛋白質,不容易有飽足感,也會影響身體健康;當然由於自覺沒吃飽,就會想再補吃零食或消夜,結果是減肥破功。我不敢說這套足以減肥的飲食順序是否放諸四海皆準,但是它解答了文革食堂的上菜順序。如果這是一種巧合,就當它是一種世間奧秘的安排了。

 

文革菜單並不屬於臺灣人的回憶,但是讓我們也回想一下,當年地瓜葉是賤菜,但是現在它卻是許多人減肥時的最愛。當年地瓜簽混入米飯中難以下嚥,現在做成地瓜稀飯,是排毒餐的首選。當年瘦肉只要蘸了醬油就很好吃,也不會發胖,如今我們要吃盡霜白的松阪牛肉才覺得爽口,白花花的脂肪就成為了我們發胖的源頭。

 

不論你在海峽那一岸,只要飲食調回到父母那一輩的刻苦菜餚,大體上就可以不用煩惱發胖的問題。說起來簡單,很多人一定會質疑:三四十年的經濟進步,難道只是換到與上一代吃一樣的東西?當然不是,留住當年飲食的精神與份量,你可以讓它變得精緻一點。例如小時候的鹹鴨蛋與苦瓜是分開來吃的,現在兩個以橄欖油炒成一盤,正是一道蠻細緻的料理。

 

我們現在為工作事業而勞心的部份,比父母那一輩辛苦;但是就體力的付出而言,遠不及父母的一半。可是我們飲食的份量,除了米飯以外,遠遠勝過父母時代。若以麵食來彌補米食減少的部份,重新計算下來,我們每天吃進的份量還是超出父母的年代,更何況我們流得汗還比他們少。當你的身體還來不及完成代謝,下一餐又進來了。要不胖,那是癡人說夢。

 

原來,現在就算我們回到舊日菜單,吃進當年的飯菜量,都不見得代謝得掉。那麼我們現在超量的飲食,加上油多肉多,就算食物中不攙入讓你上癮的添加物,你也註定要住進「肥胖帝國」。至於拼命吃,再進入健身房定期運動,只能阻止體重增加,卻不一定能減重。你在健身房跑步機上的滿身大汗,其實是肥胖帝國的娛樂事業一景。

 

憶苦思甜,是對時代進步的一大諷刺。過去吃得這麼差,回憶起來卻是甜美,這是許多人的真實回應。上一世代的人吃不飽,所以他的欲望源頭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三餐溫飽就好了。可是現在三餐已不是溫飽而已,簡直就是過量、過量、不斷的過量。你的原始欲望被徹底滿足了,卻發現自己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,一大堆的慾望卻失控地跑了出來,沒有誰先誰後、誰輕誰重,反正都很重要,每一個你都想滿足;而此刻你對欲望的追求,落入了夸父追日的鬧劇,收不了場。回憶起當年只有一個大欲望的艱苦年代,對比發現,原來三四十年前的苦日子,正是單純甜美的幸福歲月。而這過去幾十年的奮鬥與追求,反而是離幸福愈來愈遠了。

 

如今我有機會與母親用餐時,還是會請她下廚做出四十年前的舊菜,這是我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結,也是我回到幸福懷抱的一股力量。如果母親的餐前叮嚀有所不同,就是四十年前她總會說:「要吃飽」,現在則是說:「七分飽」。如果我在減肥上有什麼特別的見識,那就是慢慢將飲食調回舊時的菜單,不過色香味多了一些細膩。憶苦思今,我找到了減肥之路。

arrow
arrow

    大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